|
“無廢城市”需在資源循環利用上下功夫可延伸生産者責任,制定落實生産者付費(fèi)制、押金—返還制度等,還可将原生材料征稅返還用于固廢回收利用、再生材料補貼等,從而保障回收利用的資金來源。 日前,全國“無廢城市”建設試點工作全面啓動,深圳、包頭、銅陵等11個城市成爲首批建設試點。資源循環利用是(shì)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重要路徑,在生産領域内要推進循環經濟發展,生活領域内要構建社會化的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。這樣,既可削減固廢産生量、降低環境污染程度,又(yòu)可變廢爲寶發揮固廢的經濟價值。 實現(xiàn)城市生産無廢的關鍵,是(shì)發展城市生産領域的循環經濟。 消解生産領域固體廢棄物的最佳路徑,是(shì)在生産領域内部實現(xiàn)閉合循環、再資源化。這就必須打造城市生産領域的循環經濟共同體,促進企業内部、企業間、園區間、産業間、區域間物質和能量的生态化鏈接,構建生産領域内循環化的實物鏈、價值鏈和經濟鏈。但(dàn)由于投入大、周期長、風險大、短期收益低,多數企業缺乏發展循環經濟的内生動力,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政策進行引導。 一方面,應嚴格執行生态環保法律法規,倒逼企業發展循環經濟;另一方面,應構建循環經濟示範帶動體系,如建設一批循環型的示範企業、示範工業園、示範農業園等,增強示範引領力。 同時,各級政府應爲循環經濟量身定制稅收金融扶持政策,增強政策支撐力。比如,在稅收政策方面,可将購買用于循環經濟的固定資産、技術、知(zhī)識産權計入當期成本費(fèi)用,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;對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開發、轉讓及咨詢等應納稅行爲實行免征增值稅政策。在金融政策方面,對循環經濟項目實施優惠利率的綠色信貸,允許企業将循環經濟項目打捆後集合發行綠色債券等。構建“政産學研金用”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研發平台,企業出題目、大學和研究機構搞研發、金融機構提供資金融通、市場提供需求、政府搭建合作平台,整合各類創新資源,培育科技創新力。 實現(xiàn)城市生活無廢的關鍵,是(shì)構建組織化和集約化程度高的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。 當前,我國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結構較爲松散,系統化和組織化程度較低,分類回收、清運和資源化3個環節難以有效銜接,導緻回收和再資源化效率低、能力弱。筆者認爲,試點城市可借鑒德國經驗,建設符合本地實際的固廢回收利用系統。 首先,爲固廢回收利用開辟資金渠道。可延伸生産者責任,制定落實生産者付費(fèi)制、押金—返還制度等,還可将原生材料征稅返還用于固廢回收利用、再生材料補貼等,從而保障回收利用的資金來源。 其次,提升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的系統化和組織化程度。我國城市小而散的固廢回收和資源化格局,制約了資源化利用效率和水平的提高。打破這種格局,需要組建和整合固廢回收利用産業鏈,即分類回收—清運—資源化。鑒于資源化企業處于回收利用鏈條的末端,具有較強的資金技術實力、産業帶動力和輻射力,可由其來整合全産業鏈,打造組織化、一體化、規模化水平較高的固廢回收利用系統。系統内各主體之間要按市場化原則進行商業交易,政府引導但(dàn)不主導,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和市場主體的能動性。 |